2020下半年,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开序幕。这次“嫦娥”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绕一圈,而是到月球上“挖土”,并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带回国。其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上的一个重要部件——级间解锁装置保护板,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通过采用华曙高科连续增材制造系统HT1001P解决方案加工而成。
红色级间解锁装置保护板直径达5米,单批次加工件数较少,加工频次较低,如采用传统注塑方式需要使用模具,模具成本高,且模具的保存成本也较高。而采用3D打印技术,则无需开模、一体成型。华曙高科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成功合作,将保护板拆分成50件分别打印,每个部件尺寸约为370mm*100mm*125mm,最后将零件拼接而成,耗时仅48小时。该部件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国产新型大幅面增材制造装备的应用验证。
红色级间解锁装置保护板(材料来源:华曙高科)
2020年10月,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据报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安装使用了超过100个3D打印定制的零部件,其中包含相当一部分的金属3D打印零件(如钛合金等),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辐射等各种高性能特征,可以满足在火星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运行的要求。高能离子浮尘、空间碎片,要考虑结构的性能和特点,深空探测器结构包括高刚度、轻量化、尺寸稳定性、拓扑优化等等需求。
过去一年,作为亚洲增材制造领域最大规模的专业展览会——TCT亚洲展主办团队陆续与增材制造行业企业的高层做了不少面对面访谈。惊奇的是,几乎所有的高层均表示:即使2020年疫情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国内外航空航天行业客户的订单量均显著增长,甚至翻倍!
20年下半年TCT亚洲展采访南通金源,作为材料厂商,副总经理姜勇表示:“ 2020年航空航天市场进入爆发增长期,这个领域迫切需要高强轻质的材料,比如铝合金、钛合金以及发动机等部件用到的高温合金等。”
3D打印服务商代表云铸三维总经理李俊锋表示:“ 今后公司的目标将更加朝着航空航天的领域发展,行业需求更大的在于金属3D打印,原来金属打印订单的比重不到10%,但2020年金属与非金属的比重竟达到了2:3。”
著名设备厂商SLM Solutions亚太区总经理马建立在采访中也同样说道:“ 中国市场也是齐头并进,在航天等领域的推进速度非常快,个人认为增材制造的总体成长速度会高于预期,会有新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