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衡研究院副院长俞辉接受三迪时空专访
在清洁能源行业,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已有15年的从业经验,基本上覆盖了全产业链。近年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也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从新能源行业向其他行业拓展,比如承担国家强制性认证工作,国推自愿认证工作,以及战略新兴领域的自愿性认证工作等。“未来发展前景好,同时对标准化工作有很大需求的行业,就是我们重点研究方向,比如3D打印、无人系统、物联网等。我们希望能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产业的发展,切实服务产业,服务产业中的企业。”俞辉副院长说。
以标准化的思维 促进3D打印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对于3D打印技术来说,从起源至今历史已经很长了,但是得到大家广泛关注、蓬勃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所以3D打印产业的标准体系并不全面,很多方向面临标准确实的情况。因此,3D打印产业标准的制修订始终是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努力的重点方向。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来参与过很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比如IEC、ASTM、国家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的编写和修订。在这个过程中,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总结了很多规律,回来制定认证技术规范的时候,也会尽量的遵循这些原则以保证质量。
“我们会寻找很多的渠道和出口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去,并且不断用检测和认证去测试这些标准,发现问题后去迭代升级,让标准快速成熟。”俞辉副院长说。“我们的原则是,在保证技术领先和技术竞争力的前提下,协调行业内各方的资源,在某一个方向或某几个方向里开拓、建设一些新的标准。”例如,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会努力组织比赛、论坛或者研讨会等这样的活动,为标准化工作做一些准备工作。在2018中国增材制造大会暨展览会上举办的“首届增材制造桌面机性能比拼锦标赛”,实际上就是推进设备标准化的一个过程,让大家以参赛的方式来展示产品性能,而设备性能恰恰是标准里关注的重点。
“无论哪一个行业,我们都要有标准化的思维。例如,桌面级3D打印机推出来之后,我们就一直在探讨应该从哪些维度去进行评价,比如说打印过程中不能有安全隐患、打印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不能超标、打印机的性能如何,这就是标准化的思维。”俞辉副院长表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评价打印机的性能,这是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很重要的关注点。有了这个标准之后,就有了统一的方法去评判打印机的性能,进行打分、分级,这样消费者选购的时候就有了一句,去挑选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标准制定出来后让大家来共同遵循这个标准,这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首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技术人员要对相关行业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对行业所覆盖的技术、材料等有深入的了解;其次,要跟很多的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研究所、3D打印设备制造商、3D打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保持有效的沟通,然后制定出标准的初稿,并在行业内广泛征求意见;最后,请行业内的专家组成认证技术委员会,对标准进行多轮审查修改,有时还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得到反馈并一一回应,最后技术委员会对最终标准进行表决。“未来希望我们的认证技术规范能够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俞辉副院长说。
对于标准化工作,俞辉副院长形象的比喻说,“写标准,开始就像做公益一样”,前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引导行业来关注标准、采纳标准,后期则会有益于检测认证机构之后的检测认证业务以及企业产品的研发。“只有将行业规范起来,行业才能蓬勃发展,大家才会受益。”